理直气壮讲马列,心底无私树新风
有些人的事迹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有些人的事迹默默无闻、润物无声。他,属于后者。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博学睿智,激情澎湃。他就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柴勇。
“师者,诚心正意为其根本,格物致知为其关键,本立而道生,心诚者可为师!”这是
柴勇
老师博客里的一句话。
一、以诚心耕耘事业
柴勇
老师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名讲师,他有着坚定的、真正的、纯粹的共产主义信仰,并以传授这份信仰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
柴勇
老师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看似枯燥乏味的课程讲授得深入浅出、趣味盎然。从天文地理到世间百态,从历史现实到理论变迁,他思维缜密,面面俱到,俨然一部百科全书。为了上好每一堂课,
柴
老师经常通宵备课至凌晨,虽然仅有短暂休息,但讲台上的他情绪高昂、滔滔不绝,立刻使同学们热血沸腾、激情澎湃。大家都反映
柴勇
老师的课精彩、有深度,敢于讲真话,善于作分析。在燕山大学教务处网上系统学生评教结果中,
柴勇
老师总是在学校众多教师、众多课程排名中名列前茅,他所开设的选修课《毛泽东与新中国》则在评教的选修课序列中位列全校第一,而在上学年面向763名学生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评教分数则为4.984。“一个从教仅仅七、八年的青年教师所上的课就能得到同学们如此地喜爱与认同,实属难得,而这对于每次课堂上都要面对二、三百名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就更为不易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新华院长深有感触地说。
柴
老师做学问的精神让人钦佩。他通宵达旦,不是靠写论文来评职称和挣奖金,而是踏踏实实做学术,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他说:“脑子里要始终充满问号,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虽然会很忙,但你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他用自己的大部分工资去买书,家中藏书可谓汗牛充栋。“唯有不断的自拔和创新”是
柴
老师的人生信条,而坚持不断汲取先哲们思想中的精髓,则是这种信条的具体实践。
柴老
师每年都要承担几十场的校内外讲座与党课。他的讲座总是场场爆满,站无虚位。有时甚至不得不出于场地所限的安全考虑而劝退部分同学另择时间加讲一次。每逢
柴
老师在燕大校园举办讲座,已经毕业在秦皇岛工作的一些同学还会通过在校读研的同学获知信息早早赶来聆听。用这些热情的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
柴
老师的课每堂、每学期、每一年都不一样,随时都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教学相长”这恰恰是
柴
老师真实的教学写照,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甚至骄傲自满都是他所摒弃的,教书育人的过程,正是他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正是他作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践行职责、奉献学生的过程。
柴
老师在博客中写过这样一段话:“课堂已经成为了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形式,也许也将成为我现实生命的完成形式。这就是我美丽的舞台。”他所追求的生命的美感,也正是在这个他称为“事业”的舞台上展现得完美。
“红色旋律”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以“弘扬主旋律”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2012年获得教育部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
柴勇
老师作为该活动领导小组秘书长,两年来,为“红色旋律”废寝忘食地忙碌着,倾其所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并团结带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学共同打造以讲坛、报纸、影苑、读书会、红歌队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旋律”活动立体格局。此外,
柴勇
老师还担任着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指导教师。在马研会的办公室里,常常看到
柴
老师利用个人休息时间和马研会的同学们围着桌子讨论各种时事热点、组织安排“红色旋律”各项活动、马研会自身建设等问题。开常会、练红歌、办报纸、做讲座、组织晚会、筹划展览、清明扫墓、社会实践……他为建立起一个充满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红色学生社团而奋斗着,他希望自己能为红色思想主导校园文化而添砖加瓦。
柴
老师对待工作的热忱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曾有一段时间,由于过重的工作压力,
柴
老师的丛集性偏头痛再次发作,每天都会周期性剧烈疼痛数小时,呕吐,无法入睡,而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了近两个月。但这也正是“红色旋律”立体格局构建和马研会重组建设刚刚起步的最关键阶段, 柴老师无论如何也放不下他所热爱的这份事业。“一次,他白天去医院扎完针灸,晚上又来安排第二天的马研会换届的相关细节工作。在办公室见到
柴
老师时,他穿着与五月份的天气极不相符的厚棉服,带着与他平日习惯大不同的线帽子,却依然是月牙弯弯的眼睛、和蔼可亲的笑容,似乎病痛已离他远去。当他摘掉帽子时,我发现他右边太阳穴已经被针灸扎得青紫,我躲到门外悄悄掉眼泪。”马研会会长李明超同学动情地说。
二、以爱心诠释师德
“今天结课了,明天还要结课。不是兴奋,不是轻松,而是黯然地神伤和不舍。自己想和同学们说的话都说完了吗?他们听懂了吗?他们会去坚持吗?他们今后的人生将会怎样?放不下,还是放不下……我还能为他们再做点儿什么呢?坚持,继续坚持朝着做一位好老师的方向不断前行,这也许才是我唯一可以为你们继续做的。”这是
柴
老师在四年前写过的一篇名叫《结课》的博文中的话。
作为朋友,
柴
老师经常和同学谈心交流,只要学生有需要找他,他都会尽自己所能地去关心帮助同学,无论事情大小,无论何时何地。在课间里和讲座后,在休息室里和教学楼前,你会经常看到
柴
老师被许多同学围拢在中间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经济管理学院大四的一位同学曾经一度低迷有轻生念头,晚上十点多给
柴
老师发短信倾诉,
柴
老师闻之立即前往学校与他做彻夜长谈,并最终使这位同学回心转意……对
于柴
老师,这样的事情很多很多,燕园里的很多同学都愿意和他探讨理论与时事、诉说内心困惑、成长烦恼,以及对祖国命运的关心与对所面临现实的迷茫。很多毕业多年的同学,在遇到疑惑时还是把电话打给
柴
老师。每当这个时候,
柴
老师总是用心倾听和感受,答疑释惑,给出自己中肯的建议。
一位同学在
柴
老师所开设的《毛泽东与新中国》选修课的结课论文中这样写道:“在我的心目中,您不仅是一位老师,我更愿意把您当作一个战友。”
柴
老师说这一声战友,直至今日依然在持续增加着他的勇气,为他注入能量。“现在,我身边的战友已经越来越多,我们队伍越来越强大,人民的事业充满着希望!”
“将职业当作事业”,这句话
柴
老师用“心诚”来概括:“这心诚就是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鞠躬尽瘁的强烈使命感,这心诚就是对学生无私奉献、甘当人梯的高度责任感,这心诚就是由这真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汇聚起的坚持、坚定、坚守。”
“人要懂得奉献,才能称其为人。在学校,一种良好的求学风气的养成,靠的不是每个人都来向学校索取什么,而是他为学校做了什么。这才是大学之道。”
柴
老师在课堂上的话正是他教学理念的诠释。关心国家大事的背后是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为每一个学生的思想考虑,是让每个同学都能在加速前进的社会中明确自己正确方向,真正懂得辨别是非。
2010年,柴勇老师被全校师生评选为燕山大学“感动你我温暖燕大”雷锋人物。2011年,柴勇老师荣获2009—2010年度燕山大学师德标兵称号。在同学们为他所写的“雷锋人物”颁奖词中,孩子们是这样评价亲爱的柴老师:“知君两件关心事,燕园学子架上书。他是学术思想的布道者,他是学业疑窦的解惑人。温润如玉,是他的师德风范;激情四溢,是他的授业之道。高举思想的火把,引导学生穿过精神的荒漠,去寻找书中的哲思雅韵。纯粹、虔诚、坚守,他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语天然万古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真正涵义。”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柴
老师以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三尺讲台上奉献着自己的良心。这个学生们心中的平易谦和的“偶像”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迹,只是用这片诚心将师德书写得完整。讲台只是一个平凡的舞台,但薪火相传,我们的事业在从胜利走向胜利!